作者: CryptoCompound,编译:Shaw 果米财情

当加密货币领域的大多数目光都聚焦于价格图表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资金流入时,2025 年末真正的故事却在暗中悄然上演。市场正在由内而外重建——不是靠炒作,而是靠基础设施。
经过多年的不确定性,监管的清晰度和机构准入的结合悄然改变了剧本。加密货币不再是试图证明自身合法性的局外资产。它正在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一部分——每一次合规条款的制定、每一只ETF的获批、每一次政策的转变都在推动这一进程。
这一变革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通过文件、框架搭建和资本配置委员会来实现的。而这正是它强大的原因所在。
多年来,机构投资者一直青睐比特币和以太坊,但却无法承担其操作风险:托管、合规、税务处理、交易对手风险。然而,2024年1月现货比特币ETF的推出,以及7月以太坊ETF的问世,打破了这道壁垒。
这不仅仅是又一款产品的发布,这是一座新的桥梁,为养老基金、家族理财室和对冲基金提供了一种在受监管的生态系统内配置资金的新途径。
数据说明了一切。2025年10月初,加密货币ETP(交易所交易产品)的单周资金流入量创下59亿美元的纪录,使总资产管理规模达到历史新高。贝莱德的IBIT ETF目前的资产管理规模徘徊在1000亿美元左右,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ETF。
这些并非追逐波动性的散户资金流。它们是投资组合资金流,受投资委员会和合规框架的约束,是打算长期持有的资本,而非投机资金。
现货市场仅反映了部分情况。机构采用的真正影响力在衍生品市场中得以体现。
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CME) ,加密货币期货和期权交易量创下历史新高。机构交易员使用这些工具并非为了赌博,而是为了表达方向性观点、管理风险敞口和套利效率。
以太坊期货的日交易量和未平仓合约量已连续数月创下新高,而CME的比特币期权未平仓合约量刚刚超过90 亿美元。
这种流动性和深度的增长至关重要。它可以缩小利差,改善对冲,并创造机构所需的机械稳定性。
简而言之:我们正在见证加密货币市场结构的专业化。
加密货币行业的老手们常常对“监管”这个词感到畏缩。但事实上,正是监管让这一阶段成为可能。正是监管将潜在能量(兴趣)转化为动能(资金配置)。
在美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ETF的批准——尽管谨慎且附带诸多条件——赋予了比特币和以太坊作为可投资商品的合法性。SEC无需从理念上为加密货币保驾护航;它只需确保加密货币在现有框架内易于获取即可。
与此同时,欧洲的MiCA法规已于2024年底全面生效,创造了全球首部全面的数字资产规则手册。该法规涵盖稳定币、交易所和托管机构,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在27个欧盟国家之间通行。这使得合规项目首次能够在欧洲范围内扩展业务,而无需从零开始。
在亚洲,香港于2024年批准了现货比特币和以太坊ETF,同时扩大了交易所和托管机构的许可范围,使其成为机构和散户资金的区域门户。
虽然每个司法管辖区的做法不尽相同,但趋势显而易见:加密货币正在逐渐获得法律认可。而当资产获得法律认可时,它们就会吸引大量资金。
仔细观察最近的资金流向情况,就会发现一个模式:
市场广度正在拓展。虽然比特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以太坊、Solana和XRP的ETF资金流入正在稳步增长。资产配置者不再将“加密货币”视为单一概念——他们正在跨结算层和执行链构建多元化的投资。
市场韧性正在增强。即使在波动性加剧或清算之后,ETF的赎回量仍然很低。这并非一个弱手市场,而是一个长期市场。
对冲交易非常复杂。CME的期货和期权交易活动与ETF资金流动密切相关。机构投资者并非为了刺激而交易现货;他们在受监管的范围内实施着复杂且风险可控的策略。
这些信号表明,市场正从叙事驱动型周期转向结构驱动型周期。市场基调更加平稳,但基础更加坚实。
每一次重要的加密货币周期都反映了全球流动性波动。这一次的不同之处在于流动性的进入方式。它不再通过投机杠杆,而是通过受监管的包装产品进行流动。
随着全球收益率趋于稳定,各国央行逐步放松货币政策,流动性正在找到新的归宿——比特币如今就是其中之一。投资组合策略师越来越将其视为一种流动性强的抗通胀工具,具有非相关性潜力。
与此同时,以太坊正将自己定位为数字金融的收益结算层。随着质押、再质押和Rollup活动的不断扩展,以太坊已从一项技术资产转型为一种创收协议。
这不是2021年的Meme时代。这是一次缓慢的结构性转变——从好奇到配置。
ETF的资金流入仍然是衡量潜在需求最可靠的信号。只要IBIT和其他产品保持稳定的每周增长,逢低就是买入机会。长期布局仍有利于形成更高的底部结构,机构买盘将构成支撑。
以太坊受益于监管准入和网络活跃度。其质押收益和销毁机制使其拥有类似“科技红利”的属性。一旦以太坊ETF在亚洲和欧洲获得更深层次的流动性,需留意资金的轮动。
香港的ETF结构,尤其是其实物申购/赎回模式,有望开启相关市场之间的实际资本流动性。追踪一级市场申购数据可以提前了解亚洲资金流入情况。
随着MiCA的稳定,合规的发行方和服务提供商预计将脱颖而出。与透明治理、审计和链上报告相关的代币,随着其在欧盟范围内的发行日益广泛,可能会获得机构的青睐。
这一阶段的加密货币投资并非追逐热点,而是要读懂合法性的流向。
对于交易者而言:关注ETF资金流入、CME未平仓合约以及跨交易所基差。这些指标能够显示价格全面反应之前机构资金流动性。
对于投资者而言:要从框架角度思考,而非盯着代码。
核心持仓:通过受监管的工具实现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流动性和风险敞口。
投资位置:选择具有明确监管路径的第一层协议和基础设施代币。
战术交易:使用期权和期货进行相对价值和波动性策略。
对于开发者而言:与合规性保持一致。2026至2028年的赢家不会是最耀眼的——而是那些与受监管的轨道实现整合的开发者。
没有任何结构性趋势是万无一失的。三大风险依然存在:
监管政策逆转:执法行动或政治风向变化可能会延缓采用进程或引发短期波动。
流动性冲击:如果全球融资成本突然上升,ETF流入可能会趋于平稳,从而给市场情绪带来压力。
运营事故:托管或交割失败将考验人们对新“机构化”叙事的信心。
但即使这些风险也表明了一件事:加密货币不再处于真空状态。它与更广泛的金融生态系统紧密相连——无论好坏。
每个资产类别都会经历三个阶段:投机、监管和整合。
加密货币已经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现在迎来了第三个阶段。
这并非2021年那种喧闹、狂热的牛市——而是一个建立在合法性、合规性和基础设施建设之上的低调积累阶段。
讽刺的是,等到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的时候,已经太晚了。机构投资者早已入场——资产配置模型已经设定,合规性已经得到批准,投资敞口也已经确定。
加密货币的下一阶段增长将不再由兴奋情绪所驱动,而将由市场准入所驱动。
转载请注明:果米财情 » 区块链 » 监管与机构入场:加密货币下一阶段的悄然开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果米财情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